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7章 车骑将军 (第1/2页)
关羽心中刚刚升起这个念头,就被狠狠压了下去。 十常侍虽然作恶多端,却也是因为有刘宏在背后默许。 如果刘宏自己,都不能醒悟且有所改变。 纵然最后可以诛杀张让等人,天子还可以继续宠信其余宦官。 “我,究竟该怎么办?” 关羽收回思绪,看着贾诩、张飞、徐晃、高顺,这些三国时期鼎鼎有名的人物,心中忧愁略微有些消减。 “陛下对我有知遇之恩,哪怕行事荒唐,若不负我,我必不负大汉。” 不过很快,关羽就下定了决心。 关云长前世因为崇拜自己祖先缘故,哪怕受到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个人品德方面都没有任何问题。 滴水之恩,当涌泉以报。 特别是融合关羽记忆后,云长性格更趋向于历史上的关羽,却也变得更灵活。 他没有历史上关羽的愚忠,却保留了知恩图报的品质,眼光与胸中格局,也变得更为开阔。 刘宏很多地方,的确做得不对。 关羽听到刘宏做得那些事情,恨不能抽他几个大耳瓜子,却仍旧不能抹去,刘宏对他的提拔之恩。 “肃静。” “陛下所为虽有失偏颇,却也不是我等臣子能够非议。” 看着诸将面红耳赤,愤愤不平的模样,关羽只得出声喝止。 不要以为,三国时期豪杰,真的有很多人会愚忠朝廷或者主君。 这个时代,思想还比较开放。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想要得到豪杰效忠,也需要值得对方效忠,更需要付出代价。 这个时代的儒家思想,尚且不似清朝时期那般被扭曲,也并不推崇愚忠。 孟子云: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所推崇的忠,首先要建立在君主值得属下忠诚上面。 假如君王器重下属,下属则应该忠于君上,背叛则为不忠,当受天下唾弃。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历史上的吕布,先是杀掉对其‘大见亲待’的丁原,博取荣华富贵。 随后,更是为了一个婢女,杀了与其‘誓如父子’的董卓。 这也是为什么,吕布会被世人唾弃。 纵然抛开当时的儒家思想不谈,哪怕以现代人眼光看,这种行为也令人不齿。 再举个例子。 历史上徐晃背杨奉而投曹操,为什么世人都认为其乃忠义之辈,而非背主之徒? 盖因杨奉并非明主,又出尔反尔不听徐晃劝谏,徐晃自然有另择良主的权利。 当时就有人劝谏徐晃,杀杨奉再投曹操,以为晋升之阶。 徐晃却言辞拒绝,不愿做此等龌蹉之事。 再看郭嘉,先是北上投奔袁绍。 袁绍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对待郭嘉也不错,却没有给发挥所长的机会。 郭嘉当时就对辛评、郭图说:“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郭嘉认为。 袁绍只是表面效仿周公礼贤下士,却不能人尽其才,难成大事,而后果断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