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一家人 (第2/2页)
爹娘、九姐一样的家人。 从此,老刘头发现沈云有些变了。 首先,他变得明显快活起来,不再偷偷的坐在屋里发呆; 其次,他待人更加亲呢,思虑变少了,说话做事也越发大胆起来,有什么就说什么。 还有,他没有再提要去后山找人。 这是带熟了啊。老刘头挺高兴的。几天后,他说要带沈云上市集采买——人老了,天气渐冷,越发的懒,只想窝在屋里,不想出门。沈云是个机灵的,口齿也伶俐,他打算先带着出去认认铺面,以后打酱油、买盐打醋之类的跑腿活儿,也能慢慢的交出去。 “上街!”沈云高兴极了。来石秀县这么久,他还没有真正的上过街呢。 吃过早饭后,他麻利的洗完碗筷,收拾好厨房,亢奋的替老刘头提了竹篮子,跟着出了后杂院。 老刘头带他走的是角门。 出了后杂院,有一条三尺来宽的夹巷。老刘头背负着双手,慢慢的走在前头:“前面有个小门出拳馆。穿过一条街道,就是市集。我们家的柴米油盐都是在熟铺子里买惯了的。” 夹巷的两边都是高高的青砖墙。沈云听得清楚,两边都有声音传来。右手边的,有傅大哥的声音;左边则是“丁丁当当”的敲击声。 不用说,右边就是拳馆的正院。傅大哥在里头练功呢。 左边的呢?他好奇的抬头看过去。 青砖墙有三个他那么高。他只看到墙上长了三两根白毛草。 “刘爷爷,那边在做什么?”他拉了拉老刘头的衣角,指着左边问道。 老刘头看了一眼:“哦,那边是兴隆铁匠铺。以前,也是我们拳馆的。后来卖出去了。前后换了两家人,先是开药铺,再后来才开的家铁匠铺。这条巷子就是那时砌出来的。”眯了眯老眼,叹道,“算起来,铁匠铺也有十多年了。” 沈云在心里默算了一下,那边的院子是在上一任馆主大人手里卖出去的。见老刘头一脸的落寞,他便没有再吱声。在牛头坳村,卖田卖屋,也不是件高兴的事儿。 出了斑驳的黑漆小门,老刘头特意带着沈云去看拳馆的正门。 沈云已经认得两百多字了,一眼就认出红漆横匾上写的是“刘家拳馆”四个黑色大字。 只是拳馆明显破旧了。紧闭的黑油大门有好几处掉漆。不过,青砖砌成的门口打扫得干干净净。 “每天早饭前,你傅大哥都会出来打扫大门口。”老刘头解释道,“这是门脸。以前,这里只是二门……”皱了皱眉头,他背负着双手,走了。 “哦。”沈云不知道门脸是什么,不过,他听出来了,刘爷爷的意思是,以前拳馆要比现在阔气得多。 好吧,这不是重点。 他认为,刘爷爷是带他来认门的。那么,他就记下拳馆大门的样子好了。 街道里的路有一丈来宽,铺的是青石板,有些年头了,很多青石板被磨得油滑发亮。沈云跟在老刘头的后面,打量着两边的街坊。 他看到了三扇大门。只有他们一家是拳馆。左手边的第一户便是兴隆铁铺。另外一户在街道对面,黑油大门上挂着“刘宅”的黑漆木牌子。 这会儿,兴隆铁铺刚好开门,一个光膀子的年轻汉子正在搬厚重的木板。看到老刘头,点头打招呼:“刘伯,上街啊。” 老刘头乐呵呵的点头,指着身后的沈云:“带云娃上街逛逛。” “这是……”年轻汉子停住,看向沈云。 “我老家的一个远房侄外孙,叫沈云。”老刘头冲沈云使了个眼色,“云娃,跟你郭叔问个好。” “郭叔好。”沈云连忙上前,放下竹篮子打拱作揖。这些礼仪是老刘头教他的。去后山山脚的村子里寻访沈九妹时,每去一户人家门口打探,他都要这般行礼。 “好好好。”郭叔满脸堆笑,对老刘头赞道,“刘伯,云娃很伶俐呢。” “小娃娃山里来的,没见过世面。”老刘头客气了两句,带着沈云继续往前走。 路过刘宅时,看到紧闭的黑油大门,他略停,嗡声说了一句:“这里住着馆主大人的堂兄弟。” 那就是一家人喽。沈云忍不住多看了一眼。 老刘头却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太老爷过世时,分的家……姨娘肚子里爬出来的败家玩意儿。” 沈云听不懂,却听出来了,刘爷爷很不待见刘宅里住的人。 哼,刘爷爷不喜欢的人,我也不喜欢。他赶紧收回目光,不再看第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