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当官那些年_第三章 明朝公务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明朝公务员 (第2/2页)

来,这大夫原本也唬了一跳,结果仔细一看,才捋着胡子道不打紧,一个是大病未愈身体力不能支所以晕倒了,一个虽然被木屑扎进了后心,其实根本只是扎进去一寸不到,只是伤口撕裂了一些流了血而已。

    陈温这才仿佛从地狱中回到了人世间一样,积累了很长时间的各种情绪在陈惇醒来的这一刻喷薄而出,比如说现在,他甚至念叨起来了陈惇已经死去两年的娘亲:“都是爹爹不好,把你娘拖累死了,你娘她多好的人啊,跟着我,一天福都没享过,她跟了我,真是鸿鹄跟了癞蛤蟆呀!我有愧于她啊!你娘临去的时候,我还跟她立誓,一定会把你拉扯成人。可她前脚走,我就叫你吃糠喝稀了,你大病一场差点没命,你叫我将来如何在九泉之下见你娘呢?我真是无用之人啊,读书读了半辈子,一事无成!对不起你,对不起你娘啊!”

    见陈温伤心不已,陈惇也感到了这个身体残留的悲伤,“我这不是好好地吗?以后日子会越过越好的,娘……在天上看着呢。”

    陈温振作了起来,道:“你说得对,我正要和你说,我找了一份好营生,是给县衙里当佥书,每个月会有二两二钱的白银呢,足够咱们家嚼用了。”

    在这物价并不虚高的年代,一只鸡只要一钱银子,若是陈温父子两个天天吃米吃菜不吃肉的话,这一笔钱绰绰有余了,若是吃肉的话,只要不是顿顿吃,倒也能勉强维持,但是柴米油盐这些佐料,烧的柴火,身上穿的衣服,哪个不需要钱呢?算下来,这日子恐怕更是捉襟见肘了。

    但现在有这笔钱,绝对是比没有好的,陈惇知道陈温就是书读傻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典范,把年华蹉跎在一次又一次不中的科举考试上,其实这似乎已经是陈温的执念了。现在他能主动谋求生计,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你在县衙里上班啊?”陈惇对这个更感兴趣:“那就是公职人员了……爹?”

    “什么公职啊,我只是被知县老爷聘用了,”陈温感叹自己的运气好:“也是上天庇佑,前一任的佥书十天前奔丧去了,公署里缺这么个人,县老爷急招,而刘典吏我又认识,他就跟知县老爷推荐了我,知县老爷见了我一面,对我还算客气,当场给我发了聘书,让我充了书吏。”

    从陈温口中,陈惇才渐渐了解这个时代的官吏制度。明朝官吏,虽然经常一并提起,但是官员和吏员却是泾渭之别。官员领有公家给予的薪水,属于公务员。吏员是官员另外聘用的临时工,不属于公务员编制。

    吏又分为有名额的和没有名额的。比如知县老爷自己聘请的人员,如师爷和长随,做为自己的智囊、心腹和随从。这些人员,往往跟随官僚升迁变动。而县衙之中的其他人,一曰书吏,二曰承差,三曰典吏,四曰攒典,这些人多为本地固定为主,算是有名额的那种。因为本地错综复杂的关系,知县一般也不会轻易调动这些固定的小吏,而这种小吏的竞争也算是比较激烈的,但会稽县算是个例外。

    会稽县的县丞丁忧,并无后补,知县老爷曹正生性悠闲,奉行黄老之道,刑名上面不怎么用心,但万幸会稽县鱼米之乡,百姓欣欣乐善,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刑狱。所以县衙“六房”的书吏,按规矩本该有六人,但因为无所事事,只保留了三人的名额,而这三人之中,马书吏和杜书吏自成一党,排挤王书吏,王书吏这次虽然名义上是回山阴奔丧,但看样子是不会回来了,所以知县才招募了陈温进来,补全这最后一个名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