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七章 (第2/2页)
“好的,我做菜!崇义,崇敏,振云,你们可以在这里走一下看一下,熟悉一下环境先。”赵崇义表哥向三人说道。 三个年轻人又在这个“桔子园”走了起来,其实当时这里与其说是桔子园,还不如说是“荒田”,因为桔子都是刚种下去的,桔子树的主干只有人的拇指那么大,高度只有人的膝盖那么高,60-70亩的田地,栽了6000-7000棵桔子苗,这些桔子苗之间距离又那么远,看起来显得非常稀疏,单薄,一眼望去都是裸露着的泥土,或者低矮的野草,跟想像中硕果累累的果园差距甚大。 当然,三个年轻的农村男孩女孩也知道,植物的生长是非常快的,据说这些个砂糖桔只要管理得当,只要三年就能结果,三年后亩产可以达到五千斤,五年后盛产期时可以达到亩产八千到一万斤。 桔子园大致的被分成了两片,一片大,全部种上了沙塘桔,把地整成长长的,一垄一垄,有深深的排水沟的就是。 还有一小片,约5-6亩,也开出一垄一垄的,但与种植的桔子苗不同,规格可不是2?3(每棵桔子的纵距2米,横距3米。)而是一个平方都植有30-40棵,密密麻麻的,看过去像花圃一般碧绿,这就是表哥口中说的“发苗”的苗圃吧。 赵崇义和林振云都看得很仔细,包括滴灌怎么布置,水池建多大,主管用多大,水阀怎么布置安装?安装在哪里?排水沟怎么开,要开多深。等各种细节的都在心里研究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布置? 林振云和赵崇义,赵崇敏走到了“发苗”这五六亩地这里,只见赵崇义跟林振云说: “振云,我听说这些苗现在都卖2块钱一棵哦,你估计这里一亩能有多少棵?” “我估计一亩起码有2万棵,就这一片起码有10万到12万棵。” “是呀,你看,人家外地的老板就是会赚钱,就这些苗,嫁接好,挖起来卖出去,就值20多万,我们这里人十年都难赚这么多钱。” “那也要卖得出去呀?我们这里的人,谁会买这些苗呢?家家户户都是种水稻,谁家要是种这些柑子,桔子,肯定会被别人笑,在我们这里的人观念中,只有种水稻才是正道。”林振云说道。 “观念也是可以改变的嘛!市场也是可以开发的嘛,我记得有一个故事,有个美国的生产鞋子的公司,叫两个调研员去非洲的一个地方调研鞋子市场,有一个去调研回来给公司做报告说,那里没有市场,因为那里的人都不穿鞋,每个人都不穿鞋,鞋子肯定卖不出去啊。 另一个调研员却说,那里的市场很大,因为那的居民都还没有鞋,如果他们每个人都买一两双鞋,那销量就会不得了……” 赵崇敏见两个人说起这个市场的话题时,忍不住引用这个从曾仕湖那里听来的故事,说出自己的看法,接着又说: “你说我们一个县,什么最多,人口肯定不多,一个县绝对比不了柳州的半个区,工商业也不发达,工厂也不多,但是我们这里,田多,地多,荒山野岭多。既然人家浙江的老板敢来我们这边,投资几十万来种砂糖桔,那不用想,一定是我们这里的气候,土质都适合种这个东西,振云,你知道我们县有多少人口吗?” “大概25万”林振云说道。 “好,就算25万人,但估计县城的非农业人口5万,那么农业人口就有20万,算平均数,一个人有2亩田,就40万亩,一个人有三亩荒地,又60万亩,一共有100万亩的田地可以种桔子。一亩种100棵,有一亿棵苗的市场容量,哇,哥!你们发财了,跟这老板学会嫁接,学会育苗,自己回家发苗卖就好了……” 赵崇敏可能是当年读书时数学学得比较好,在那里纸上谈兵,越说越兴奋,好像看见了人民币纷纷从天上掉下来了一样。 “你这臭丫头,这招纸上谈兵不知道跟谁学的,谁不会算数呀,有那么好做这个世界还有穷人,不过振云,我觉得发苗是真的可以,我表哥说了,买一个砧木才5分钱,用一个砂糖桔的丫条嫁接起来,种一年后,却能卖2块钱一棵,化肥和农药用得非常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个如果除去人工不算,几乎是零成本的生意,我们那里大把的田地,随便用一两亩来发苗,试试水,看卖不卖得出去。” “可以啊,但也要先在这里做一年,把技术学会先吧!” “吃饭咯……”赵崇义表哥在那里做好饭菜,大声地叫道。 “两个小伙子,刚才场地你们都看了,环境肯定是比较艰苦的,你们愿意留下来做吗?”在饭桌上,马老板向林振云和赵崇义问道。 “愿意啊!艰苦不艰苦不就这样,我们又不是城市里出来的少爷,农村的家里条件也不比这里好多少。”赵崇义说道。 “那就好!愿意就行,以后这些农药机,发电机,抽水机。这些东西怎么用我都会教你们,也很容易的,你们这么年轻,看一两次都会了。还有这些砂糖桔苗怎么嫁接,我都会慢慢教你们,只要你们肯学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