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1章 京城八卦掌一 (第1/2页)
把战场上的情况汇报给张六少后,大家有些兴奋,想再返战场。 象他们这样小股部队这才出去几天,就战果赫赫,对日军打击甚重,要是多来几次,日本人想进攻山海关也没那么容易了。 可张六少却让他们休息几天。他说大战在即,这种偷袭只要日本人防备了,不会再讨到什么好处。话很有道理,可事实上,张六少对王洪这些人的使用,有了新的想法。 王洪回到家里也没什么可做的,就跑到老师孙禄堂那里,继续换他的拳劲。 隔天,王洪正在那里津津有味的站着三体式,平津几个练八卦掌的人来到孙禄堂的家里拜访。王洪无奈的在边上陪坐,就听了一耳朵的京城八卦掌的传闻。 八卦掌的开山祖师董海川如同演义小说一样传奇。他作为大清武林第一高手,在那个年代是公认的。 董海川传下来的这套八卦掌时,只说得自黄冠(道士),却没公开跟徒弟说过再往上的师承。以至于现在的八卦掌可追溯的源头,只能到他为止。所以都称他为开山祖师,意思就是从他开始,才开门教人。目前所有的八卦掌,都从董海川那里得来的。 有考证,说这套拳是从转天尊中变化出来的。 转天尊为邱处机邱真人所创的一种仪式,在重要节日时,绕着庙里的大殿行走,或是绕着祖师像走转。 按董海川教拳的方式,倒还真象道教的武林高手,在转天尊仪式中变化出来的。因为转天尊的八式和八卦掌定式有几式相同。 董海川没说八卦掌的具体来源,也没说他前半生的详细经历,关于他的事迹,只有他出来教拳时,才确凿可查。他从一个平凡的农家子弟,驰骋江湖多年,中年却进了肃王府做了太监,到底为什么,至今仍是个迷团。 他中年进入王府,隐于凡人之间,在年老体衰时,突然以武功闻名,被众人所知,又过了几年便出王府养老,这时才开门授徒,上门求艺者几近千人。 董海川教人,很独特。总是盘腿坐在火坑上,只说下大的原则,从不给徒弟们亲身演练。众多徒弟只有不到十个掌式大同小异,其他的,多改自徒弟们原先练的拳术。 这就造就了八卦掌每个门派传承除了走圈方式和基本的换掌差不多,其他的都不尽相同。 除了董海川自己,谁也没法说正宗。 道家文化,讲究的,就是个变数。 也许,教董海川的那位高人,从转天尊中悟得了八卦掌的身法劲力精髓,就没在关心旁枝末节之技。按道家的逻辑,后续的东西,练习的人应该自己变化得出来。 可惜的是,后人明白定架子、活架子、变架子这个道理的很多,可按这个道理练下去的,越来越少。八卦掌的多半流派,都有传人有意无意的截断传承,硬把自己固化下来的变掌传给后人,干净利索的堵死了后人悟拳的道路。 在19oo年前,八卦掌还只是在京城里闻名,除了京城根的武术门派,和一些亲朋好友,别的地方的人极少有听说过这个拳种。 可在这年,董海川最有名的弟子程庭华倒于火枪之下,让当时的国术圈子异常轰动。这一事件,让多半练武之人,不再从剑刀枪棍上追求更高的境界,由此,拉开了国术拳脚派的正式登场。 早年一代二代弟子,只在平津冀鲁和各传人家乡展,到民初时,社会激荡,一个提携一个往外走,才开始了飞展。至国术馆遍地开花后,传人们纷纷南下,八卦掌的名头开始在南方展露头角。 八卦掌,又称游身八卦掌,有两种别家门派没有的特点:一是以走为用,再一个是斜出正入。 这两个特点实在是太独特了,加之以掌为主,追求脱身换影,一下就打破了南拳北腿以力相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