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山海经第七点想法:尘埃所无法掩盖的鲧禹治水 (第8/12页)
于是息壤,鲧禹治水里的意思,就被人引申为了会呼吸的土,它是活的,可以生长,即所谓‘土自长息无限’。 那么,息壤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西汉《淮南子·地形训》记载:“土地各以其类生……轻土多利,重土多迟……是故坚土人刚,弱土人脃。垆土人大,沙土人细。息土人美,耗土人丑。” 表面翻译一下,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轻土上的人敏捷,重土上的人迟钝,坚土上的人刚强,弱土上的人柔弱,垆土上的人高大,沙土上的人矮小,息土上的人漂亮,耗土上的人很丑。 我就不跟你们全部翻译了,因为两两对比,其实都是刚柔、坚弱的区别。 重土、坚土、垆土、耗土,分别指沉重、坚硬、乌黑、干裂的土。 而轻土、弱土、沙土、息土,分别指轻浮、松散、砂砾、肥沃的土。 息土,乃是极好的土。 东汉初期的《九章算术》,就写了一个问题:“今有穿地,积一万尺,其为坚壤各几何?” 一个很简单的应用题,“答曰:为坚七千五百尺,为壤一万二千五百尺。” 为什么呢?“术曰:穿地四,为壤五,为坚三,为墟四。” 因为普通地的体积是四,那么壤的体积就是五,夯实之土的体积就是三,丘墟之土的体积也是四。 穿地是普通的地,野外随便一块地基本就是穿地。墟土顾名思义,就是丘墟的土,其实也是普通土,因为没有被翻犁灌溉过。 《九章算术注》,“壤谓息土,坚谓筑土。” 筑土就是夯实的土,用来垒土建堤之类的。 这就是介绍个比例,同等质量下,夯实的土,体积是壤的五分之三,普通地的土和废墟的土,体积都是壤的五分之四。 壤是密度很低,非常松软的土,被人为翻耕灌溉出来的。 也就是说,壤是最松软肥沃柔蜜的土地。 ‘壤谓息土’,息土已经是松软肥蜜到仿佛会呼吸的土了,古人赞颂,生活在息土的人会很漂亮。 那么‘息’‘壤’这两个词合并,又是何等肥沃? 土、息土、息壤,三大等级,其实就是下等土,上等土,和级试验田之土。 可以想象,它被专门灌溉浇肥,反复翻犁,充斥氮磷钾,全是金坷垃,很可能是帝的花园土壤,皇庄之土。所以叫帝之息壤。 解读了这么多,你们可以直接认为,息壤乃是当时,最最最最珍贵,肥沃浇灌的最高级土壤。 一直以来,古人都知道息壤是什么,帝之花园土而已,全天下最肥沃的土。 咱们杂交水稻之父,袁教授的试验田里,用的就是‘息壤’。 只不过,息壤这个名字,从上古以后,不再用了,渐渐转变为特指当年鲧偷的土,后来的人,只把息土作为最高级,而没有了息壤这个等级划分。 所以才能给高诱这种人,挥的空间,将息壤神化。 综上,再看《山海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我们便就知道,鲧是把帝之花园土,给偷了,拿去堵洪水…… 这就相当于,93年我家这边洪水时,跑去把袁教授的试验田之土偷来,麻袋打包,往洪水里扔一样。 息壤一定是在高处,是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不然在那个时代,早就被冲没了,洪水来了,也不会以此论罪。 先不谈对错,挖了息壤填洪水这个行为在上古,一定是作死的。 事实的确如此,鲧被羁押到羽山之郊,然后被帝派祝融明正典刑了。 那么这个帝,到底是谁呢?鲧又为何如此作死,跑去拿息壤填洪水了呢?不知道这么做会死吗?为何不待帝命? 除山海经外,最早记录鲧的是东周的《尚书》,整理者为孔子。 太占字数,非常晦涩,我就不贴原文了,《史记》也记载了这段内容,完全继承尧典,并添了一些,整理者为司马迁。 我将尚书和史记统合,直接大概翻译一下儒家的说法。 大意为:洪水滔天,下民都在呼唤着如何解决,帝尧向大家征询派谁去治水,担任‘工师’之职位。 工师即百工之长,你们可以理解为工匠的最高长官。治水这事,肯定是工匠们的任务,所以当时任命工师,就是治水总督。 讙兜氏推荐共工氏担任,这时候讙兜氏族还不是四罪。但到底是不是尧的儿子丹朱一系,我不确定,姑且只当做是尧的心腹一族。 对于举荐共工氏,尧直接说不行。 帝尧评价共工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貌似恭敬,实际上对上天轻慢不敬。原文(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但是讙兜说试一下吧,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