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照圣朝_第六十八章 妫水学院(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八章 妫水学院(四) (第1/2页)

    逄简对着华耘说:“华公子,你现在在哪里值守?”

    “在英露宫。”

    “是云娙娥那里。”逄简说。云娙娥的出身很特殊,现在又是宫里很敏感的人物,逄简不想往下说这话题,于是说:“很好。雍,你在迦南的时候平日里都读些什么书?”

    “史书居多,但经书不大看。”

    “这很好。你是郡守家的公子,以后是要协助朝廷理政的,多看一些史书比多看一些经书要实用一些。以史为鉴,可以学习理政之道。不过呢,经书也有经书的好处,经书、史书如果能够相互辅佐、相互补充,那是最好的。”

    “请殿下指教。”融雍谦恭的说。

    “指教谈不上,我们聊一聊。我打个比方吧。经书里讲的是道理,好比是本源,史书里讲的是事例,好比是枝叶。如果本源丰饶通透,枝叶自然能够繁盛。从史入经,是由表及里,由枝叶到本源,入门很快,但有的时候难免琐碎,广而不深,碰到不熟悉的情况,处理起来容易无所适从;从经入史,是由本及末,由本源到枝叶,入门很慢,但一通百通,但有的时候难免太过学究,深而不广,为人处事容易太过教条。总之,两者各有优劣,最好不要偏废。如能两相兼济,那就能如鱼得水,事半功倍。所以,两者并无根本上的差别,就看如何调剂和运用了。运用之妙,在乎一心。不知太学里开课之后会如何讲学。只是希望他们不要太刻板就好了。”

    融雍对逄简这一番深入浅出的见解十分钦服,于是说道:“殿下真是满腹经纶,日后还请多多指教。”

    “不敢。我看书很杂,经书、史书、兵书、乐书,甚至一些制器、播种、医药这样的书,我也都看。只是钻研的都不深,浮光掠影罢了。”

    “哦?殿下为何要看那些制器播种医药之书?”融雍好奇的问。

    “我们日后都是要居于庙堂、为朝廷办事的人,如无大的变故,今生恐没有机会去做些制器、播种、医药之类的事情,但庙堂决算、朝廷一言一行,最后都要落到制器、播种、医药等等百工之事上面。如果我们的施政闭门造车、任意妄为,那下面的百姓就要遭殃了。雍,你是熟读史书的,前朝大郜立国之初,也颇有大朝的气象,但后来却渐渐不得民心,之所以如此,除了大郜政治体制的缺陷之外,还有一条,就是朝廷的政策不得民心,难以在百姓中由衷的得到贯彻。朝廷不为百姓着想,百姓自然就离心离德。大照隆武大帝之所以无往而不胜,被尊为‘大帝’,除了英武天纵之外,隆武大帝大力推行百姓拥护的良政,也是根本缘由之一。耘,方才你说的融夫人和融郡守在迦南的善政良法,也都是直接体现在百工之事上而不是那些条陈雅言之上的。我是皇子,接触百工的机会就更是绝无仅有了,因此,我有意多看些那些方面的书,也算是弥补一下缺陷吧。就是那些兵书,我也是抱着这些目的来看的,以后带兵打仗的机会是不太可能有的。大郜的时候,皇族宗亲和各郡国郡王们的子嗣们因为不了解百姓疾苦而闹出的笑话,不绝于书。对于我们,那不单单是一些笑话,更是警示啊。”

    逄简说这些话的时候,神色十分沉着冷静,所表现出的神态远远不是一个少年的样子,倒像是一个久历政事、忧国忧民的智慧长者。

    “殿下高瞻远瞩。”华耘由衷的赞叹道,“来,雍、允、窦公子,让我们为殿下的高瞻远瞩,共饮此酒!”

    “过誉了,华公子。”

    “殿下,如果朝堂之上、各郡王之中,都是像殿下这样一心为国、全心为民之士,那崇景盛世就指日可待了。”华耘说。

    华耘这话说的极其得体,既捧高了逄简,又呼应了皇帝,更表达了自己对逄简的无限仰慕钦叹。逄简听了很受用,就连融雍也觉得,华耘的话正是自己想说的。

    华耘又说:“这几日,华耘我大开眼界了。原先的时候,我在琉川,眼界极小,心胸极小,见识也极有限,但不怕殿下和各位公子笑话,当时我自视却甚高,总是觉得治国理政无非就是垂拱而治、选人用人、人事两相宜就可以了,从未认真读书,也未关心过民生疾苦,自忖着凭自己的聪明才智,日后超越父亲,做封疆大吏、位列三公都不在话下。因此对一切都没有敬畏之心。十六年来,都是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举止也难免放浪形骸。前几日,我与雍深谈,得知融夫人的利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